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鱼电竞下载
我在澳洲过新年每天数着鸡蛋活
日期:2025-03-05 作者: 乐鱼电竞下载
乐鱼电竞下载

  刚刚过去的这个新年,我们一家在澳大利亚悉尼租了一间Airbnb民宿跨年。因人生地不熟,每天只在连锁大超市采购。

  赶上圣诞加新年,我第一次发现,我吃不起超市里的有机(Organic)鸡蛋。只能咬咬牙买一盒在“鸡蛋鄙视链”上下沉一档的放养蛋(Free Range)了。

  放养蛋也不便宜,12个一打的价格接近10澳元。按澳元和人民币之间1:4.65左右的汇率计算,一颗蛋接近人民币4块钱,是国内的好几倍。无奈,4元一个的鸡蛋堪称“金蛋”,只能含泪吃下。

  ●2025年2月21日,澳洲连锁超市Coles的鸡蛋价格。和新年假期时差距不大。

  当时以为只是赶上圣诞新年两大假期,许多店面都休假歇业,供应商暂不发货。回国后,因为美国蛋荒的新闻重新翻看澳洲当地新闻,才发现,澳洲最近也是因禽流感影响,才导致严重的鸡蛋短缺。

  两大连锁超市最近甚至开始限购鸡蛋,一人只能购买两盒。澳洲主流媒体ABC推荐居民尝试到本地小商超购买,以寻求未受大规模养殖扑杀影响、更稳定坚挺的小农供应链支持。

  ●据澳洲媒体ABC NEWS报道,2024年澳洲有200万只鸡被扑杀,占全国产蛋鸡7%左右,预计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恢复。

  ●有关美国蛋荒的情况,请看食通社作者张益清近期的文章《美国蛋荒,我为啥不慌?》。

  时隔5年,再次来到悉尼,不只是鸡蛋因为禽流感而涨价,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货架上很多东西都涨价到高攀不起:传说中富含果肉的澳洲高端“果粒橙”Nothing But Oranges,从几年前的5澳元变成了10澳元,两升橙汁就要花将近50块钱。虽然确实是鲜榨果汁,但也实在是太贵了,还是买几个橙子自己榨一下吧。

  ●这两款叫Nothing But Oranges的橙汁从5.6澳元一路涨价到10块。牛奶价格倒是和国内牛奶差不多。

  连锁大超市的青菜种类依然是那么少,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绿菜叶子。当地人统统称之为greens,很有某些南方朋友管一切绿叶菜都叫“青菜”的气势。价格也相当昂贵:3澳元(人民币15元)一把青菜,5澳元(人民币25元)两根玉米,倒是把玉米叶子也除去了,给煮玉米的人减少了一些工作量。想吃丰富些,只能买沙拉菜,一包内含各种切碎的蔬菜,让我们在极简白人饭的路上又进了一步。

  当然,定居在澳洲的华人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不一样的购物方式:在类似澳洲版全食超市Wholefoods的Harris farm超市和华人商超中,可以买到更多种类的蔬菜;悉尼的两大菜市场Sydney Market和Paddys market也有更丰富的菜摊;想买涮火锅的各类蔬菜,可以去看看当地农民和华人老乡们种出了什么,就是据说菜量有点大。

  ●澳洲媒体SBS曾经采访了在悉尼种菜的华人父母。这些老人大多是随着子女去往澳洲,也不太会说英文,但通过种菜建立了友爱的邻里关系。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们说:“有菜地,我们就不寂寞的。”图源:SBS Chinese

  每到周日,菜市场还有特价大甩卖,1澳元一兜的水果也买得到。如果在澳洲长期生活,懂得精打细算,加上在后院自己种点菜,也可以吃得丰富优廉。

  但总体来说,澳洲食材价格昂贵,要是像《哪吒2》电影里陈塘关那样摆上百来筐菜,供仙长一一鉴别,不知道要多少预算。

  有调性的知名澳洲护肤品牌Aesop曾经在门店摆了一筐生姜,名为“spring ginger”春日之姜,作为新年赠品。购物者趋之若鹜,别小看这一小块赠品姜,放在超市里就要20块钱呢,为了它买支护手霜也能的。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打卡送鸡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买椟还珠。

  ●一位消费的人在instagram晒出aesop的赠品,并附言:我选了我能找到的最大的姜!

  烘焙纯正、奶味香浓的拿铁,最让澳洲人引以为傲,以前4、5澳元就能喝到,现在要7、8澳元一杯。从前那每天去咖啡馆来上两杯的快乐随之消散,自动降级成超市里的一瓶超浓缩的瓶装冷萃咖啡,再自己兑上厚实的牛奶喝,5澳元可以喝上两天。

  ●圣诞限定姜饼人套餐(上)。25澳元的沙拉(下),因为地理位置接近亚洲,当地咖啡馆许多沙拉里有咖喱、菜花这样的元素。

  出门吃一顿饭也需要左思右想。虽然这几年悉尼的大部分餐厅在正常时段不再加收小费,但是15澳元,也就是近80人民币,只是一碗中餐面的起点。对中国胃友好的意大利面要25澳元一盘,胃可接受,钱包没有办法接受。在国内30元吃饱、50元吃好的杨国福麻辣烫,在澳洲摇身一变30澳元一碗——哪里的食材这么金贵?难道吃个麻辣烫,鱼片还要来自太平洋海钓冰鲜处理?

  ●相比5年前,常去的大街上倒闭了一批餐厅。但这家手工饺子铺竟然屹立不倒,14元澳元12个饺子的价格也依然坚挺。

  试用了当地最大的外卖平台Uber Eats,相比电动车疾驰的国内快递小哥,悉尼的外卖小哥一般用自行车,在悉尼的上下坡奋力前行,集健身和工作于一体。当然也有开车送外卖的,但是并没有创造出相应的澳洲速度。听说还有背着送餐箱走路送餐的,感觉堪比徒步,主打一个松弛。

  有一次从附近超市买了点杂货,点了个外卖送货。那家超市的距离并不远,外卖员又是开车,但从超市行驶了一公里后,竟然在仅剩最后200米的时候,停滞了一小时,和国内的快速高效大相径庭。

  上网一搜,Uber Eats对外卖员似乎并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又没有小费制度激励,所以送餐主打一个尽力而为,随心所欲。外卖员也可能同时接了几家平台的单,个人需要统筹路线,能送到就行。

  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悉尼的交通系统。临近跨年,想去悉尼港附近看一场全球最早进入新年的烟火大秀。转眼就在新闻上看到公交系统的工会决定要在新年前夜罢工,多少待放的烟花、多少已经被预定的酒店餐厅,命运就被交通系统掐在手中。

  好在最终政府和工会双方最终达成了阶段性和解,我们也在傍晚来到了悉尼港附近,找到了一处观光地,席地而坐。在漫长的等待中,所有人的食物都统一变成周边小店里的牛肉干和薯片,愿意在这奇幻旅程中突破自我的,还能够尝试一下澳洲特产袋鼠干,增添一些土澳风情。

  和周围的澳洲、巴西、印度、韩国、日本友邻一起,在地上端坐了七八个小时,终究是看到了全球最早的2025新年烟火。

  在澳洲生活的短短两周,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平行世界:平时习以为常的快捷送餐、新鲜大碗的水果蔬菜、便宜的打车费用和价格低的家居维修,在这里都变得弥足珍贵。

  在这里,日常劳动的“隐形价值”变得更明显:每一个手工现制的饺子,每一个精心烹饪的鸡蛋,都是一种极具“市场价值”的劳作。想象一下,同干家务的夫妻估计看彼此也更顺眼了起来:老公修好了水管,可以,省了一千;而老婆自己包了饺子,也省了三四百。来回之间,深感对方勤劳之价值重大,务必相互套牢,使家庭得以运转。

  新年过后,回到国内,先是猛吃了一周中华美食,还多了一件后遗症:在家做杯咖啡、煮个面,都要大力夸奖自己:好棒!省钱了!会生活!真不错!如此这般,热爱生活的动力都增强了。

  说起来,一棵辛苦种出来的青菜,一份送到家门口的餐,一门能拯救一间房子免于发大水的手艺,究竟可不可以 “有点贵” ?尽管澳洲外卖员又贵又“低效”一直受到吐槽,但像农民、外卖员、水管工这样的我们一般认为的“低薪体力劳动者”也比国内生活得更体面。我相信,在劳动者的薪水保障和社会的高效运转之间,也有一定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