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2025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敞开。咸宁籍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第一个走上“通道”,承受各个媒体采访。
走到话筒前,严建兵表明:“上一年全国玉米总产量2.9亿吨,蛋白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添加290万吨蛋白,假如能把这些蛋白都有用使用,相当于少进口700到800万吨大豆。不要小瞧这一个个百分点,每一个百分点都来之不易,都弥足珍贵。每多一个百分点,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保证。咱们也正在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尽力,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更稳更结实,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定心。”
站在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的严建兵,是一位深耕农业范畴三十年的研讨者。三十年如一日,这位科学家“死磕”玉米研讨,为全球玉米培育栽培和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奉献。
1976年,严建兵出生于我市崇阳县一个一般的村庄家庭。1995年,他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华中农业大学,他读完学士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
一直到2006年,严建兵被选拔出来,取得世界玉米小麦改进中心(CIMMYT)和康奈尔大学联合招聘的博士后项目时机,与一批世界尖端科学家霸占科研难关,处理全人类、全球一起面临的大问题。
在海外作业的五年时间里,严建兵的研讨成果促进了高维生素玉米种类的选育,并在非洲赞比亚等国推行栽培,他因而取得2010年度日本世界青年农业科学家奖。
2011年,严建兵决议抛弃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他想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出力、让农人获益。所以,严建兵又回到了华中农业大学任教,持续霸占玉米难题。
两会前夕,严建兵委员专门前往海南对从事高蛋白玉米推行和工业链延伸的下流公司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高蛋白玉米推行栽培仍存在难点。
“本年全国两会,我预备要点聚集高蛋白玉米的工业化使用,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变成老百姓饭碗里的实惠。”4日下午,严建兵告知本报记者。
“很振奋人心!”4日黄昏,看了严建兵在“委员通道”的视频后,崇阳县隽青家庭农场负责人程艳说道。
程艳与严建兵、与华中农业大学的缘分得从2021年说起。其时,一次偶尔的时机,程艳在与人攀谈中得知,严建兵是研讨玉米范畴的专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经曲折,程艳与严建兵取得联系,并前往武汉访问。一番简略的攀谈之后,严建兵给程艳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支撑隽青家庭农场试种团队最新的研讨成果——生果玉米。
不久之后,严建兵带着一个23人的专家团队来到了隽青家庭农场。通过当地检测查验和土壤检测,团队以为隽青家庭农场很合适种生果玉米,并提供种子和技术辅导。
“第一年试种,心里没有底,就只种了300亩,共3个口味。”程艳说,比及6月份玉米老练时,求过于供。通过2年的探索,程艳积累了一些经历,到2023年,生果玉米培育栽培面积扩展到了500亩,一年种两季,口味从开始的3种添加到了十几种。在程艳的带动下,周边的乡民把自家的田边地角都种上了生果玉米。
“本年是第五年了,才把苗育好,现已收到了3000亩的订单。”程艳说,很谢谢严建兵及其团队的协助,不管何时何地,只需她有困难,团队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辅导。仅种生果玉米这一项,就带动了当地100多人工作。未来,她还会持续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协作,把农场做大做强,为村庄复兴奉献一份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