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新疆,石总场三分场五连是一片充满希望与汗水的土地。母亲来到这里,就如同无数扎根边疆的拓荒者一样,开始了她在农业生产一线艰苦而又充实的历程。
五连,这个大多数都是新生职工的连队,犹如一个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怀揣着建设边疆的热情。那个年代,生产任务繁重,加班加点是常态。三天两头的生产竞赛更是激发着大家的斗志。母亲在掰玉米的劳动中,双手都掰肿了。但在田排长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班长于兰花,还有梁玉民媳妇、龚惠萍母亲等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每天上下班时,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声音在连队的各个角落回响。这不仅是一种思想的引领,更是一股凝聚人心的力量。母亲那时还面临着诸多生活上的困难。她不会骑自行车,而儿子借借还不满一岁。于是,每天中午她都要走路回家做饭,给婴儿喂奶,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走路上班。那一段路程,在炎炎烈日下,或是凛冽寒风中,都见证着母亲的坚韧。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慢慢有了变化。母亲开始跟随李宽友排长学习加工奶粉。那是一段并不轻松的经历。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疲惫的母亲打起了瞌睡,雨水漏进了奶锅。这一失误让母亲被杨振虎连长批评了。但母亲没有抱怨,她清楚自己的工作关系重大。加工奶粉的过程十分原始且辛苦,完全依靠两只手用杆仗不停地搅动。牛奶在锅里烧开,再慢慢熬干,晾冷之后,要用木榔头将其捣碎,然后用不同孔径的箩筛筛选。大中小孔的箩筛换着用,就是这样的简陋工艺,母亲和同事们却加工出了满满一库房的奶粉,还有几大缸酥油。每一块奶粉、每一寸酥油背后,都是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到了第二年,职工们提出了意见,鸡场的工作不能只让领导家的人干。于是,母亲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勤恳态度,顶替连长爱人韩兰芝调到了鸡场工作。新的工作环境和伙伴带来了新的挑战。她和习大爷以及转业军人指导员的爱人李启兰、郭光旭几个人负责喂小鸡。小鸡们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逐渐长大。公鸡长大后被连队卖掉,母鸡则留着下蛋,为连队创造着收益。
然而人员的变动也是常有的事。习大爷和李启兰不干了之后,刘运财和转业军人包献红爱人又加入到鸡场的工作中来。那时候,万玉林是兽医。有一次,大家都想改善生活吃点肉。万玉林大夫巧妙地开了张条子,说牛生病了,把牛拉到鸡场喂鸡。母亲和同事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把牛肉剁成肉馅,小心翼翼地装在水壶里,带回家给家人享用。这小小的肉馅水壶里,装着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那个年代大家乐观面对生活、努力改善生活的写照。
母亲在新疆的这些岁月,是一个个小片段拼接而成的奋斗史。从农业生产的一线到奶粉加工,再到鸡场的劳作,她始终没有被困难打倒。在艰苦的生产劳动中,她学会了很多技能,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在掰玉米的日子里,尽管双手肿痛,但她与伙伴们的情谊在汗水的挥洒中愈发深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努力。在加工奶粉的过程中,尽管受到过批评,但母亲从中学到了严谨对待工作的重要性。那一个个在奶锅中翻滚的牛奶泡沫,就像她对生活的希望,虽然有时会被暂时打乱,但只要坚持到底,就能收获成果。
鸡场的工作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看着小鸡破壳而出,一点点长大,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的声音,仿佛是这片土地上最动听的乐章。而她和同事们在工作中的小插曲,比如开条子弄牛肉改善生活的趣事,也给艰苦的日子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母亲的故事只是那个特定年代众多新疆建设者的一个缩影。当时的新疆,到处都有像母亲这样勤劳勇敢的人们。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周旋奋斗。他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还要应对生活上的各种不便。
但是,他们心中有信念。那是对祖国边疆建设的信念,是对美好生活的信念。毛主席语录中的话语激励着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在农业生产上逐步的提升产量;在奶粉加工中从无到有积累物资;在鸡场养殖上实现家禽的繁衍和收益。
母亲和她的同事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努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懂得了勤劳的价值,懂得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而母亲的一生,也因为这一些经历而变得丰富多彩。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新疆的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新疆发展历史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如今的石总场三分场五连,可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取代了曾经的人工劳作,新的产业模式不断涌现。但是,母亲那一代的奋斗精神却永远都不可能被遗忘。它将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美好的篇章。
从母亲的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她在日常工作中的坚持和付出,她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都是宝贵的财富。她像一颗螺丝钉,虽然渺小,但是在整个新疆建设的机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母亲在新疆的经历,也是新疆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那个年代的新疆,从一片相对落后的土地上,逐步向着繁荣发展。每一个连队的发展,每一个职工的努力,都汇聚成了新疆进步的强大动力。母亲所在的三分场五连,从一个新生职工为主的连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稳定生产、丰富产品的连队,这背后是无数像母亲这样劳动者的辛勤奉献。
而母亲在鸡场的小插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存智慧。在物质的匮乏年代,大家用巧妙的方式满足生活的需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财富。
母亲的故事还能够继续挖掘,她的情感世界,她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新疆这片土地的热爱,都可以让我们深入探究。她在新疆的苦难与欢乐,都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回顾历史的道路,也为我们走向未来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大家好,我是老巨,每天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亲情,友情,爱情方面的事,希望我们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