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黄淮海区域气候复杂多变,病虫害愈演愈烈,品种更新换代加速,同时随着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的即将实施、转基因玉米品种的逐步放开,以及国外种业公司对民族种业的“围剿”,在中原大地必将发生一场“血雨腥风”的品种大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下面,我们逐一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规定实质性派生品种能申请并取得授权,但在商业化利用时,需要经过原始品种权人的同意”。这个规定既保护了原始创新,也从法律层面尊重了他人的创新成果。实质性派生品种的鉴定主要采取分子鉴定、田间鉴定等方式。分子鉴定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鉴定品种遗传相似程度,达到或超过阈值的(玉米的判定标准可能为92%,也就是说最多回交2次,如果回交3次就可能会判定为实质性派生品种),通常为实质性派生品种。田间鉴定主要对品种表型性状进行比对,确定是不是存在派生关系。当分子鉴定和田间鉴定都无法准确确定时,需要结合育种记录、育种过程等做综合判定。
对玉米杂交种来讲,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主要保护的是亲本自交系。如果亲本自交系为实质性派生品种,其所组配的杂交种在商业化推广过程也需要经过原始品种权人的同意和授权。我国不是玉米起源中心,也不是玉米遗传多样性中心,目前我国玉米的种源基础主要为外来种质(主要为欧美种质和热带种质)和极小部分的国内地方种质。因此,在未来的育种实践中,模仿育种和修饰育种的路会慢慢的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成为必选之路。那么黄淮海玉米育种的创新之路在何方?
(1)在我国,西南是热带种质改良和利用最成功的区域,西南区优异种质资源作为解决黄淮区主要逆境胁迫的抗源,在未来的育种实践中将会逐步形成“南父北母”的杂优模式(河南农业大学和贵州农业科学院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
(2)国内地方品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含有许多优异的等位基因,地方品种育种潜力的发掘和利用将会给目前骨干种质注入全新的能量(2024年9月21日,在河南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所召开的玉米地方种质精准鉴定与改良计划工作推进会,简称中国版的种质扩增计划(CGEM),显示出国家对地方品种改良的决心和信心)。
2023年以来,我国通过了64个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志着这些品种在2024年已能合法地在市场上销售和经营。截止目前,已经有8个省份开展了转基因玉米品种的示范推广,其中吉林、内蒙、辽宁、河北全省范围内放开,云南、四川、广西、甘肃则是全省范围内部分区域放开。未来几年,转基因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区域全面放开是大势所趋,转基因品种之间的较量不仅体现在转基因目标性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底盘品种性状的优劣,这种双重性状(基础性状和转基因性状)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在性状的评估和鉴定方面,稍一疏忽可能全盘皆输。
黄淮海玉米生产季节气候复杂多变,极端天气频发。每年6月份播种期高温干旱,会导致出苗整齐度差,7月份拔节期阴雨寡照,会对穗分化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导致畸形穗发生,8月份高温干旱再来一次,高温敏感的品种花粉活力显著下降,9月份病虫害开始肆意妄为,茎腐、锈病、玉米螟、穗腐轮番发生,运气好点,来场台风,倒伏一大片。然而,倔强的“育种人”都有一个超级玉米梦,这个超级玉米不仅要耐高温干旱、高产稳产、品质优、黄金粮、抗各种病害、抗各种虫害、而且还要株型新颖、籽粒机收,营养高效(少施肥多产出)等等。
勤劳的玉米人为了这个梦想一年四季奔波于田间地头,往返于海南大陆,可这个梦不太好实现,在黄淮海区域,每一个大小品种都或多或少有点问题,如果谁说哪个品种没问题,那可能就是这一个人有问题(纯属调侃啊)。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品种或别人的品种保持一个包容的心态,客观地去评价一个品种,为实现玉米人的“超级玉米梦”而奋斗。
群体改良结合双单倍体育种技术慢慢的变成为许多科研单位、高校首选的种质创新方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利用郑群1号和郑群2号创制的玉米育种群体循环改良技术体系已经在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群体选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供大家欣赏,2025年10月6日再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玉米育种群体循环改良技术体系的一些心得与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杨绛: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不要和他们分享任何成功的喜悦和开心的事儿!
美媒:美参议员称,特朗普希望在明年1月就职前看到达成加沙停火和人质释放协议
中国女足惨遭吊打:18分钟连丢4球,1-4负世界第11 全场仅1次射正
“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收官 八方地动获得冠军
粤语被黑得最惨的一句线日发布, 高情商老师已上线!与学生零障碍沟通,靠“夸夸”管理班级